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贸易动态  > 正文

【高质量发展蹲点采访】桃林镇的春天(三)|龙凤村:当深山腊肉搭上直播快车-世界快讯

日期:2023-04-07 18:52:42 来源:
  • 来源:当代先锋网
  • 行走遵义市习水县桃林镇各村寨,感受村庄的过去与现在、变化与生长。


    【资料图】

    ——题记

    “我们的腊肉,就是大家小时候记忆中的味道。现在城市里很多做腊肉香肠的,但是吃不出老家的味道,因为缺了一道关键的工序,用柏树枝的烟来熏……”

    在桃林镇龙凤村,35岁的夏雄正在直播间向消费者推销当地的土腊肉,“现在还有一点存货,但是已经不多了,错过这次,要等上一阵噢,想品尝我们大山里原生态腊肉的赶紧下单噢。”

    直播间里,虽是新手上任,但夏雄的首场直播还是获得全国各地不少网友支持。

    夏雄是龙凤村党支部书记,5年前,他还在江苏从事工程类工作,年薪20万左右。

    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要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等全面振兴。从乡村挤入城市10年后,夏雄在镇里3次电话邀约下,最终选择重回乡村。

    “城市虽繁华便利,乡愁却萦绕于心。”夏雄说,在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上,还有很多质朴的乡亲,还有很多山里的宝贝待走出大山,我们自己都不建设家乡,谁来建设呢?

    2018年,夏雄辞掉10年打拼已稳定的工作,选择回乡并成为村里的大学生村官,2019年9月,村委会补选主任,他高票当选,2019年9月后,他又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2022年4月,他被遵义市评选为乡村振兴领军人物。

    夏 雄

    如何盘活村里的闲置资产,发展村集体经济?如何吸引村里的年轻人回来,让他们看到乡村里也能有大作为?成为夏雄回到村里工作后日夜思考的课题。

    夏雄向记者讲述,自他记事起,腊肉、香肠就是龙凤村群众过年的标配。每年,几乎每家至少都要养上两头猪,一头留着过年,一头靠卖钱贴补家用,加上村子高海拔、独特的气候优势,当地的土猪口感是周边乡镇公认的最好。

    然而,因山高路陡,村子里虽通了公路,也是山路十八弯,大货车根本无法进出山。

    何不利用闲置资产,利用村子家家户户养猪的优势开一间腊肉加工厂?带着村里群众一起干,夏雄誓言闯出一番名堂。

    有了想法后,夏雄说干就干,深入调研并向党委报告。

    “穷山沟沟要摆脱贫困,必须坚决支持年轻人的想法。”

    没有钱,县委组织部就想方设法投入100万扶持资金,村里自筹资金11.6万元,帮扶单位出资15万元。最终,靠着126万元的创业资金,龙凤村的腊肉加工厂项目在2021年8月正式启动,当年12月正式投产。

    2022年,他们的腊肉加工厂就创收73.6万元。解决了天隆、永胜、先锋、龙凤等四个村寨的农户养猪增收。

    “现在一个月能产7吨腊肉,一年能有80吨的产值,大概能杀500头猪,也能帮这几个村的群众增收160万左右。”聊起未来,夏雄很有信心。

    今天,龙凤村的腊肉已经订单式销售上海、广东、福建、江苏等地。

    2023年,“新媒体+”的道路成为夏雄尝试的新方向。桃林镇镇长任学波介绍,从去年开始,他们就谋划利用直播带货等新媒体手段赋能桃林乡村产业,让藏在深山中的好产品走出大山。

    4月起,夏雄的直播带货龙凤腊肉将正式上线。做策划、写文案、拍视频……连月来,为让山里的宝贝搭上互联网快车,他和团队成员整日忙碌在车间。今年,他们的目标是将龙凤村的腊肉覆盖全国,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

    值得一提的是,村里的产业兴起后,已吸引了3名年轻人回乡发展,其中有两名是刚毕业的大学生。

    “曾经一段时间,我们村靠天吃饭,无产业无门路,年轻人只好外出打工。但村民即便靠外出打工赚了钱,把房子修得不错,由于没产业,留不住年轻人,村里仍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居多,久而久之,村子也逐渐变得‘空心’。”看着眼前变化的村庄,夏雄感慨说,“不后悔选择回乡。”

    “我们回乡后,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带着乡亲共同致富,这或许就是乡愁最好的解药,我们要用事实告诉大家,在乡村,理想一样可以绽放。”夏雄说。

    春天的龙凤村,青山环抱,翠绿掩映,70岁的钱老伯提着桶向栏里的几头猪边投食,边向记者感慨,村里年轻人回来了,龙凤村走向了山外的世界,种养的猪如今有了更大的价值,自家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村子里道路干净整洁,最好的日子不过如此。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永利

    编辑 骆航念

    二审 何涛

    三审 闵捷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