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贸易动态  > 正文

惠阳9处省市文保单位完成修缮

日期:2023-08-02 11:23:56 来源:今日惠州网

原标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高质量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守护城市的根与魂

9处省市文保单位完成修缮

文化遗产是历史的实物载体,是城市文脉的珍贵体现。近年来,惠阳区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传承、利用好文化遗产,高质量完成碧滟楼等9处省、市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和邓承修等3座名人主题文化馆建设,全力推动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淡水老城改造工程,让老城“活”起来、“火”起来,实现文物遗产保护传承与利用齐头并进。

接下来,惠阳区将进一步探索历史文化遗产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结合,不断加强文物保护监管新路径,落实经费保障,培养专业人才,推动挺秀书院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与活化利用,传承惠阳文脉,持续释放惠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惠民效应。

淡水老城进行升级改造后,老城历史建筑得到进一步活化。

百年围屋碧滟楼恢复往昔风采

惠阳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最能凸显惠阳客家文化特色的,无疑是惠阳城乡间百幢风格各异的客家围屋。它们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更是惠阳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标志。

承载着惠阳客家文化、华侨文化历史传承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碧滟楼,更是惠阳客家围屋中一张不褪色的名片。

“围屋正门上方镶嵌的‘碧滟楼’三字石刻门额是惠州清末著名才子江逢辰所题。”“我们对围屋原本老旧和破损的木雕进行了清洗和更换。”……走进这幢百年客家围屋,惠阳区文广旅体局文化遗产保护与资源开发股副股长曾宇俊如数家珍,讲述着这幢客家围屋背后的故事。据他介绍,经过上百年的风雨洗礼,这幢百年围屋,不少木制构件存在大量安全隐患,修缮工作迫在眉睫。2022年,惠阳区启动了碧滟楼修缮工程,对其正立面、两侧碉楼等部位进行修缮。经过半年的“复颜”,今年4月,围屋恢复了往昔风采,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带着孩子来当地亲身感受下传统文化。”深圳游客李珍告诉记者,2016年她来碧滟楼时,围屋略显沧桑。如今围屋不仅得到修缮,指示牌等文旅设施也配套齐全。

目前,惠阳全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3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0处。

作为惠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惠阳区在各级文物部门的支持下,不断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有计划地实施文物保护工程。相继完成了邓承修故居(壶园)、邓仲元旧居、会水楼、文昌庙、魁星楼、常益楼、崇雅书院、碧滟楼(一期)、榴兆楼等9处省、市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一点点把它们从岁月的尘埃里整理出来,让文化遗产“延年益寿”。

碧滟楼是惠阳客家围屋中一张不褪色的名片。

淡水老城重新“活”起来

既要保护好文化遗产,又要保障经济发展,惠阳区如何坚持原则,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保护,作为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近年来,惠阳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覆盖全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文物保护工作体系,建立健全了一套区、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每年签订文物安全管理责任书,逐级分解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同时,完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稳妥推进文物保护工作,筑牢惠阳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事业平稳前行的“压舱石”。

保护文化遗产,既要“守得住”,也要“活起来”。在为文物建筑解危解困的同时,惠阳合理推进文物适度利用,释放“文化力”,更好地传承惠阳文脉。

作为曾经东江流域最繁华的商业集镇之一的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淡水老城,至今仍较好保持着原有肌理和街巷格局。街区核心保护区面积为41.20公顷,有历史街区72条、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历史建筑102处。为进一步活化淡水老城的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品质。2022年,惠阳区启动了淡水老城改造工程(一期),经过近一年改造,原本杂乱破损的历史街区重新鲜活起来。

漫步在淡水老城,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街巷和建筑群修缮一新,充满地方特色的小店和咖啡厅的顾客络绎不绝。第一期工程完工后,惠阳计划启动二期工程。

生机勃勃的淡水老城已经成为惠阳区展示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邓承修故居(壶园)、邓仲元旧居、叶亚来故居3座名人主题文化馆的开馆,也成为许多外地人到惠阳旅游的“网红打卡点”。

构建“多位一体”文物保障体系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近年来,惠阳在文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且有效的工作,但文化遗产品牌打造、公众文保意识、文保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客家围屋,作为惠阳客家文化的载体,上百幢围屋遍布在全区各地,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但至今开发利用力度仍较弱。惠阳区计划推动各镇(街道)结合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先行开发具备条件的客家围屋,建设具有惠阳地域性、特色性和专业性的文化旅游品牌。另外,管理好邓承修故居(壶园)、邓仲元旧居、叶亚来故居3座名人主题文化馆,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发挥历史名人精神的社会教化作用。全力推动挺秀书院、会新楼等文保单位的修缮工作。

只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惠阳区将通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宣传“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门”等方式,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规和常识,并将文物志愿服务纳入惠阳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打造一支适应文物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构建跨部门、镇(街道)协同的“多位一体”的文物保障体系,让文化遗产保护在法治化、规范化的道路上前行。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许文昌 实习生王誉霖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