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 首页  >  贸易动态  > 正文

舞剧《咏春》火热出圈,“深圳故事”为何叫好又叫座

日期:2023-08-20 05:37:13 来源:腾讯网

哪怕不是武侠迷,对咏春拳、叶问的故事,应该也是耳熟能详。这个深入人心的IP,不仅多次被搬上银幕,还被制作成舞剧,通过精彩绝伦的舞台表演,掀起一股“咏春热”。

8月18日至20日,深圳出品舞剧《咏春》即将在广州大剧院上演。在席卷全国19城巡演70场之后,《咏春》将再次回到故事主角的故乡广东,这是《咏春》与岭南观众的互相奔赴。


(资料图片)

舞剧《咏春》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与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共同资助。

舞剧《咏春》以叶问的成长为背景,但它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代宗师的故事。

在双线叙事结构下,一边是叶问闯荡江湖,推广弘扬传统武术,尽现宗师风范,一边是深圳剧组的拍摄者,试图还原叶问的故事,追寻心中的那束光。两条故事线交错,英雄和记录英雄的平凡人,建立了越半个世纪的情感连接。

在“咏春热”回归岭南之前,舞剧《咏春》早已成功出圈,它被业界点赞,在社交媒体上也收获了一致好评——不管是在B站等视频平台,还是线下剧场,看过《咏春》的观众,都为其舞台呈现感到惊喜震撼。

舞剧《咏春》为什么能大获成功?从舞剧本身的角度看,它赋予了一件文艺作品足够多的看点。

包括巧妙的双线叙事结构,咏春拳、香云纱的“双非遗”题材,将传统武术融于舞台的表现形式,饱满热烈而又极富张力的舞台表演,等等。

正是对传统文化的精心诠释,为一代宗师的英雄故事,注入了现代性的新内涵。它植根历史背景、历史故事,但和普通人的奋斗、追光精神紧密契合,更容易形成情感共振。

《咏春》的走红,让文艺精品不再局限于小众市场,让舞剧拥有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舞台剧树立新的标杆。它是一次文化盛宴,更是一种城市精神的呈现,是城市品牌符号的建构。

叫好又叫座的舞剧《咏春》,是“深圳文艺+深圳设计”的代表性作。这一深圳出品的文艺精品,它在对湾区历史故事、岭南民俗文化就地取材的同时,链接传统与现代,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深圳经济总量高居全国第三,这座以科技创新见长的城市,虽然建市历史不长,但它一直在用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文艺创新,通过政策引导持续投入,打造文化创作的良好生态。

作为移民城市,深圳更是一座包容之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开放包容气质,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已经深入骨髓。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艺创新需要持续不断的源头活水,正是对天南海北的文化的吸收融合,吐故纳新,让深圳出品的文化创作,能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满足审美变迁的时代需求。

正因如此,一代宗师叶问的英雄故事,在“深圳文艺+深圳设计”的包装下,才能够突破传统武侠江湖的叙事窠臼,守正创新,在以舞释武的同时,衍生出双线叙事的结构形式,为本土文化开拓出新的叙事空间。

所以,舞剧《咏春》在年轻的深圳诞生,并不是一种偶然。

“咏春拳”“香云纱”等岭南民俗文化元素,提供了创作的优秀题材;深圳的开放包容精神,又滋养文艺创新,让它能将传统文化“食材”烹饪出新的花样。

在更深的层面看,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有丰富的时代性、本土性内涵,它所要输出的精神主旨,不是凭空而来的,往往是从大众生活中提取出来的。

比如,戏里的叶问,戏外拍摄叶问的人,虽然处在不同时空,虽然有着英雄和凡人的差异化标签,但它们的奔赴山河之旅,共享的拼搏奋斗意志、追光精神,何尝不正是深圳这座城市无数普通人的折射?

就像编剧冯双白所说的,“这个故事因‘英雄’而来,由‘追光者’而展开,最终落在‘理想’。这与深圳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

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成长成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城市进化的宏大叙事背后,正是无数个打拼者的奋斗人生。

他们像叶问一样,也像剧中那些拍摄记录叶问的人一样,在江湖世界里不畏艰难,砥砺前行地追逐梦想,书写平凡但不平庸的奋斗人生和逐梦之旅。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正因为奋斗追光精神,早已成为一种城市气质,舞剧《咏春》对历史人物的再创作,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重塑,才能够让本土故事焕发新的生机,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

用本土文化讲述本土故事,舞剧《咏春》的出圈,为深圳的文艺创新,提供了一种示范。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更多的文艺精品正在创作出来,它让深圳故事有了更丰富的依托,让深圳的城市精神,有了更鲜明的载体。

标签:

推荐